各师范专业班级:
为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发展要求,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检验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师范生技能考核工作需要,学院决定举办2020年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预赛。现就大赛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组织机构
为使大赛能顺利进行,成立大赛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为使预赛能顺利进行,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成立预赛组织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易其顺
副组长:黄灿胜房 慧黄设新
成员:韦崇光 余小英韦金明 李凡生 黄 婷 马硕章 许钟华 陆桂凤 翟 娟欧金英吴超琼 刘宇霞 唐思拥 黄卓忻
二、大赛项目和内容
(一) 比赛项目
比赛项目及分值:教学设计(30分)、说课(20分)、模拟上课和板书(50分)三项,每位参赛选手均要参加上述三个项目的比赛。各项目的评分标准见本通知附件1。
1.教学设计(含课件制作)。选手根据比赛现场抽取的教学内容(课题),在电脑机房,用电脑编写一份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教具)以及说课和模拟上课的材料准备,用时 150 分钟。
2.说课。选手根据自己制作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用时5 分钟。
3.模拟上课和板书。选手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选取核心内容,在有教学对象(选手可选定15位同班同学)配合的前提下进行上课和板书设计,用时 10 分钟。
(二)比赛教材
比赛教材原则上使用人教版,使用高一上册或八年级上册,均由参赛选手自备。
三、参赛的对象
教师教育类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各年级在校学生(注:物本171、172班全体同学都要参赛,参赛成绩作为师范生教师教学技能考核成绩)。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7月5日晚上10点。以班为单位,由学习委员报送到QQ邮箱466698794@qq.com。
四、大赛组织实施
1、比赛内容的教学设计模块、说课上课模块由院预赛组织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具体分工如下:
(1)教学设计模块
小组长:易其顺
成员:韦金明、黄婷、余小英、李凡生、唐思拥、黄卓忻
(2)说课•模拟上课•板书模块
小组长:李凡生
成员:韦崇光、易其顺、黄灿胜、黄设新、余小英、韦金明、黄婷、马硕章、许钟华、吴超琼、陆桂凤、翟娟、唐思拥、黄卓忻
注:欧金英刘宇霞唐思拥黄卓忻 负责摄影、录像、视频光盘制作、后勤、实验器材等工作
2、比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1)初赛:
说课上课模块分五组进行。评委由我院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对参赛选手进行现场打分,教学设计(含课件)模块、说课模块、上课和板书模块三项得分之和即为选手的最后得分。每组选出前3名作为院获奖候选人,五组共15名获奖候选人。
‚初赛时间、地点如下表:
考核模块 |
考核时间 |
成绩报送时间 |
负责人 |
教学设计 |
2020年7月8日14∶30—17∶00崇理楼215、216、220(请提前20分钟到场抽签确定选题及说课上课模块比赛顺序) |
2020年7月9日 |
易其顺 |
说课•模拟上课•板书 |
2020年7月8日19∶40—22∶30地点:崇理楼501、502、504、301、302 |
2020年7月9日 |
韦金明 |
(2)复赛:
15名获奖候选人参加复赛。每人模拟上课5分钟(内容和比赛顺序在比赛前3个小时抽签决定)。评委综合复赛成绩和初赛成绩,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
‚复赛时间:2020年7月9日晚上8:00-22:30
地点:崇理楼502
ƒ评委:易其顺、韦金明、李凡生
3、选手信息及说课上课分组名单(见附件2)
五、评选及奖励办法
1. 评委由我院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对参赛选手进行现场打分,三项得分之和即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1)
2. 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对获奖选手将给予奖励。
3、择优推选4名选手为学校决赛候选人。
七、其他事项
1. 对选拔出学校决赛候选人的选手将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和强化训练。
2.2017级同学比赛成绩不合格的,要加强训练,择时重新进行师范生技能考核(补考)。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0年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项目评分标准
2.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参赛选手信息表
3、2017级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和2020年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预赛课题
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0年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预赛参赛选手信息及说课.模拟上课分组情况表(具体另文安排)
附件1 教学技能大赛项目评分标准
一、高中组、初中组评分标准
(1)教学设计(30分)
项目 |
内容 |
评价标准 |
分值 |
教学目标设计 (5分) |
目标的宗旨 |
能够促进学生通过互动方式和主动性的学习,得到比传统教学更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更有效的基本能力。 |
1 |
目标的表述 |
1.目标描述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合理使用体现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 |
1 |
2.目标描述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
1 |
目标的要求 |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科的特点,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 |
2 |
教学内容设计(5分) |
教学 内容 |
1.内容布局安排能够符合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和目标水平。 |
1 |
2.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安排的训练频度适量、有效,注重能力培养。 |
1 |
3.对教材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风格进行个性化处理。 |
1 |
4.问题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的来源多样化并注重学生有价值问题的生成。 |
2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16分) |
学习要素与调控 |
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学生的“听”、“看”、“讲”、“想”和“做”等多种学习要素相互转换的有效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有“动”和“静”的合理转换。 |
2 |
师生互动调控 |
能促进学生关注问题与答案的思考,合理设计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回答与讨论的教学手段。 |
2 |
生生互动调控 |
1.活动设计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注重互助协作,团队合作。 |
2 |
2.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并用多种方式表达呈现学习结果。 |
2 |
练习频率调控 |
能够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有效的、适量的练习,使核心的学习项目得到强化。 |
2 |
教学的公平性 |
能够关注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并给予与之相适应的时间、问题设计及自由表达的鼓励。 |
2 |
有效性 保障 |
1.课时分配科学、合理,符合目标要求。 |
1 |
2.能够设计出结合教学目标的过程性检测活动。 |
1 |
3.能促进合作学习并引导学生共享学习的成果。 |
1 |
作业与 答疑 |
设计能够围绕学习目标,不简单重复课堂内容,关注个性化和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联系的作业及问题。 |
1 |
文档 规范 (4分) |
排版 |
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整齐。 |
2 |
内容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语言清晰、简洁、明了,字体运用适当,图表运用恰当。 |
2 |
(2)说课(20分)
项目 |
内容 |
评价标准 |
分值 |
说课 (20分) |
说教材 |
1.教学目标层次与水平说明清晰,达到目标的行为标准描述准确。 |
1 |
2.教材简析到位,内容逻辑关系阐述清楚。 |
1 |
3.教学核心内容(重难点)分析准确、到位 |
2 |
4.教材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及其原因阐述完整。 |
2 |
说教法与学法 |
1.能说明学法设计与学生起点水平的关系。 |
2 |
2.教法选择与学法的关系阐述明确,组合合理,有可靠依据。 |
2 |
说过程设计 |
1.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要素的类型及其组合、转换方式。 |
2 |
2.明确说明针对核心目标和关键内容的练习手段及作用 |
2 |
3.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与核心目标达成的关系,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要阐述清晰。 |
3 |
4.明确说明如何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
2 |
5.教学的主要方法、手段的运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分析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
1 |
(3)模拟上课和板书(50分)
项目 |
内容 |
评价标准 |
分值 |
上课 (38分) |
教学目标 |
学习目标告知具体、清晰,呈现方式得当,学生能够理解。 |
1 |
教学内容 |
1.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合理化、多样化,照顾到全班各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
1 |
2.内容呈现安排能够符合学生现有认知能力水平和目标水平。 |
1 |
3.能够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有效的练习,使核心的学习项目得到强化。 |
2 |
4.对教材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风格进行个性化处理。 |
2 |
5.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的来源多样化并注重学生有价值问题的生成。 |
1 |
教学方法 |
1.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教学。 |
2 |
2.能够体现学科的特点。 |
1 |
3.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规律。 |
2 |
学习要素与师生互动调控 |
1.能根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的“听”、“看”、“讲”、“想”和“做”等多种学习要素相互转换的有效学习活动。 |
3 |
2.学生的学习活动能看出“动”和“静”的合理转换。 |
2 |
3.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起点知识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 |
2 |
4.能促进全体学生关注问题与答案的思考,合理安排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
3 |
5.能够结合教学目标对学习流程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检测。 |
3 |
6.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
2 |
7.能将学生在课堂即时生成的学习结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
2 |
8.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照,并给予与之相适应的时间、问题设计及自由表达的鼓励。 |
1 |
学生学习活动 |
1.教学流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
2 |
2.学生能够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及多种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
1 |
教学 效果 |
1.在规定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一致程度高。 |
2 |
2.能够产生设定教学目标之外的良好学习结果。 |
2 |
板书 设计 (8分) |
内容 |
反映教学设计意图,突显重点、难点,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
3 |
构图 |
构思巧妙,富有创意,构图自然,形象直观,教学辅助作用显著。 |
3 |
书写 |
书写快速流畅,字形大小适度,清楚整洁,美观大方,笔顺正确,不写错别字。 |
2 |
教师素质(4分) |
教学 素质 |
教态自然亲切、仪表举止得体,注重目光交流,教学语言规范准确、生动简洁。 |
4 |
附件2: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参赛选手信息表
填报班级:负责人签名: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专业 |
班别 |
使用教材 |
联系电话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2017级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和2020年师范生
教学技能大赛预赛课题
序号 |
教 材 (人教版) |
章(节) |
参赛课题 |
1 |
八年级
|
二(1)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2 |
三(1) |
温度 |
3 |
四(1) |
光的直线传播 |
4 |
四(3) |
平面镜成像 |
5 |
九(3) |
大气压强 |
6 |
十(1) |
浮力 |
7 |
十一(2) |
功率 |
8 |
十二(2) |
滑轮 |
9 |
高中物理
|
一(2) |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
10 |
二(5) |
自由落体运动 |
11 |
三(2) |
弹力 |
12 |
三(3) |
摩擦力 |
13 |
四(1) |
牛顿第一定律 |
14 |
四(5) |
牛顿第三定律 |
15 |
五(1) |
曲线运动 |
16 |
五(5) |
圆周运动 |